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2017 06 09 左永安顧問李開復、洪小文、王堅堪稱兩岸AI界的先驅 人工智慧(AI)成為熱門顯學,政府、企業爭相發展,但台灣缺乏軟實力,又沒有龐大的市場數據做後盾,能否發展成形,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阿里巴巴集團技術主席王堅等兩岸「AI三巨頭」,為此掀起論戰。


2017-06-07 00:07 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人工智慧(AI)成為熱門顯學,政府、企業爭相發展,但台灣缺乏軟實力,又沒有龐大的市場數據做後盾,能否發展成形,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阿里巴巴集團技術主席王堅等兩岸「AI三巨頭」,為此掀起論戰。
李開復、洪小文、王堅堪稱兩岸AI界的先驅,三人系出同門,曾在有「亞洲AI黃埔軍校」美譽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共事。李開復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創辦人;被稱為「阿里雲之父」的王堅加入阿里巴巴前,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洪小文則是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三人最近為台灣的AI未來隔空交鋒,引發外界矚目。
事件導火線源自李開復一席「台灣根本沒機會發展AI」。他認為台灣缺乏軟實力,又沒有技術、資金、應用情境、實驗場域,以及能識別並幫助創業的創投,也沒有大數據及市場可以推動發展。
王堅認為「李開復錯了」。人工智能一定要數據,數據不是你所擁有,不代表不能做任何事。例如不擁有高速公路,仍可以做最好的運輸公司。或正因為不擁有基礎建設,才會想做一家好的運輸公司。
他強調,AI是台灣很好的機會,「鴻海郭董做很多事情,都是台灣AI的機會」。另外,所有晶片製造業也是AI產業的一環。
洪小文也認為,AI是模擬人類的思考邏輯,再透過大數據運算及演算法分析,協助人類解決問題,應用範圍很廣,每個政府、企業、個人都會受到影響、參與其中,台灣不會沒有機會。
他針對台灣發展AI提出四個思考方向,
例如
1.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產品」,如學校產品就是教育,每個公司要思考如何善用AI,
     幫助產品做更好。
2.在「行銷」面,可利用各種AI技術、發揮創意,讓產品賣更好。
3.其次是每個公司內部有很多「運作」流程,可思考如何運用AI讓運作更有效率;
4.「員工」是公司最大的資產,隨著AI技術成熟,機器可以幫助人類分擔更多重複、
     單調的工作,員工就可專注更重要的事情、產生更高附加價值,進而兼顧工作與家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