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試,是甄試的另一個重頭戲,評審委員看到的,不再只是文字或成績的累積,而是有神態、有表情、有想法、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所以,除了在「面子」上,穿著儀表盡量展現好的一面,以贏得別人的好印象外,在「裡子」方面,即應對進退及舉止談吐上,也要給人一種這個學生很專業、有思想,蠻有料的感覺。然而,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要帶給別人良好的印象,的確不是當場做作樣子、一蹴可成的,而是一門需要長期培養的修練。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唯有長期經營下的內容及信心,才能讓主考官對考生留下「內外兼具」的好印象。
保持高度應變力,以笑容化解尷尬!
口試是甄試中最具關鍵性的項目,參加過甄試的同學都有「成也口試,敗也口試」的感慨,各系所對口試的偏好及形式皆不一,例如中央人資所、政大科管所及中正企研所的教授,喜歡考驗同學的臨場反應,表面上像是在與同學隨興聊聊話家常,但實際上卻在觀察你的人格特質,而有些學校會安排某些關卡刁難學生,出一些高難度、或讓你瞠目結舌的問題,以測試同學的應變能力。考生在遇到類似情形時,不妨坦然以對,保持良好的神色與態度,據實回答即可,切勿胡亂湊合答案,以免出現謊言越補越大洞的窘境。其實,口試時間有限,遇到考生不會的問題時,教授也不願在同一個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因此,考生如果能適時的以微笑化解尷尬,多半不會發生扣分或嚴重影響口試成績的情形。
另外,有些學校喜歡一次請多位考生進入口試考場入口試場,如:中山企研所與政大科管所,這種口試方式目的在觀察同學是否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受其他考生影響,並可藉此看出同學是否尊重他人,所以在討論或答題時應避免對其他考生之言論發表攻擊。
保持高度應變力,以笑容化解尷尬!
口試是甄試中最具關鍵性的項目,參加過甄試的同學都有「成也口試,敗也口試」的感慨,各系所對口試的偏好及形式皆不一,例如中央人資所、政大科管所及中正企研所的教授,喜歡考驗同學的臨場反應,表面上像是在與同學隨興聊聊話家常,但實際上卻在觀察你的人格特質,而有些學校會安排某些關卡刁難學生,出一些高難度、或讓你瞠目結舌的問題,以測試同學的應變能力。考生在遇到類似情形時,不妨坦然以對,保持良好的神色與態度,據實回答即可,切勿胡亂湊合答案,以免出現謊言越補越大洞的窘境。其實,口試時間有限,遇到考生不會的問題時,教授也不願在同一個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因此,考生如果能適時的以微笑化解尷尬,多半不會發生扣分或嚴重影響口試成績的情形。
另外,有些學校喜歡一次請多位考生進入口試考場入口試場,如:中山企研所與政大科管所,這種口試方式目的在觀察同學是否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受其他考生影響,並可藉此看出同學是否尊重他人,所以在討論或答題時應避免對其他考生之言論發表攻擊。
平日養成書報閱讀,時事題目難不倒!
無論你是準備哪一個系所的口試,其中一個大原則就是,平時一定要多閱讀相關書報,有心準備商管系所甄試的同學,至少從大二開始就要每天閱讀工商時報,大三時每週看《商業周刊》、《今周刊》與《天下雜誌》等;財管所的考生則要密切注意工商時報、經濟日報。
對於時事的認知是需要靠長期累積的,多看多讀後,便會漸漸產生自己的想法,這種功夫一旦養成,面對沒有準備到的時事問題,自然能夠憑著堅強的實力觸及重點。所以這種平時蹲馬步的功夫相當重要。考前可以到圖書館翻閱最近2~3個月的報紙,將重要事件的前因、後果、相關社論,全都影印下來作統整。以財研所考生為例,應將金融合併法、AMC&RTC、金融控股公司法、Taiwan Double、代客操作、變額年金、提高外幣存款準備率、三通等幾個熱門議題作統合整理。
除了蒐集整合資料外,考前也應對老師的可能出題方向做一猜題與模擬,然後自我規劃回答的邏輯,尤其遇到方向很大的問題時,邏輯性更是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如當老師問到:「提高外幣存款準備率至5﹪對台幣匯率有什麼影響?」你不能只回答「會貶值!」、「會升值!」或「不一定!」,教授一定會繼續追問「Why?」你可以盡一步闡釋「這可能有助減緩台幣貶值壓力,因為提撥外匯存款準備金,會造成美元存款利率下降,進而逼出一般民眾的美元存款,減少美元需求,減緩台幣貶值壓力。但是若民眾長期看貶台幣,不解約美元定存,或是將資金轉往OBU,則此項政策的效果仍有待觀察。」也就是採取較有個人見解的答題方式,讓口試委員見識到你的深度與廣度。
對於時事的認知是需要靠長期累積的,多看多讀後,便會漸漸產生自己的想法,這種功夫一旦養成,面對沒有準備到的時事問題,自然能夠憑著堅強的實力觸及重點。所以這種平時蹲馬步的功夫相當重要。考前可以到圖書館翻閱最近2~3個月的報紙,將重要事件的前因、後果、相關社論,全都影印下來作統整。以財研所考生為例,應將金融合併法、AMC&RTC、金融控股公司法、Taiwan Double、代客操作、變額年金、提高外幣存款準備率、三通等幾個熱門議題作統合整理。
除了蒐集整合資料外,考前也應對老師的可能出題方向做一猜題與模擬,然後自我規劃回答的邏輯,尤其遇到方向很大的問題時,邏輯性更是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如當老師問到:「提高外幣存款準備率至5﹪對台幣匯率有什麼影響?」你不能只回答「會貶值!」、「會升值!」或「不一定!」,教授一定會繼續追問「Why?」你可以盡一步闡釋「這可能有助減緩台幣貶值壓力,因為提撥外匯存款準備金,會造成美元存款利率下降,進而逼出一般民眾的美元存款,減少美元需求,減緩台幣貶值壓力。但是若民眾長期看貶台幣,不解約美元定存,或是將資金轉往OBU,則此項政策的效果仍有待觀察。」也就是採取較有個人見解的答題方式,讓口試委員見識到你的深度與廣度。
釐清重要概念,專業應答勢如破竹!
要在口試的專業題目上脫穎而出,口試前一個禮拜,一定要將該系所專業科目的重要定理、概念、公式以及一些名詞解釋仔細複習一次,然後也試著跟別人作應答練習。以「科管所」為例,知識管理、網路經濟、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管理上的差別、高科技產業外移和開放大陸高科技人才來台等問題都要細想一遍。建議多丟給自己一些問題來思考,例如:「為什麼那麼多的網路公司一夕之間彈盡糧絕?什麼樣的網路公司會存活下來?」最重要的是,瀏覽過資料後一定要作摘要,並且延伸自我的獨立思考觸角以及表達能力,因為這些資料大家都會看,老師們懂的也絕對比你我多得多,並不會期望你把所有的細節都背出來,而是要看你有沒有獨特的想法,能不能抓到重點。
英文自我介紹,試前模擬不可少!
除了中文的自我介紹是口試場上的必考題外,英文自我介紹也是「屢試不爽」的常見問題,所以試前擬定一篇英文自我介紹是不可缺少的功夫。若是教授對你的自我介紹內容感興趣的話,可能會繼續追問細節。如:「你說你很喜歡看書跟雜誌,最常閱讀什麼雜誌?最喜歡哪一本書?那本書的大意是什麼?」等追加問題,也要在試前自我演練一番。
另外,對於報考動機、未來志趣、以及一些簡單的專業問題都應事先擬定好「腳本」。英文不是很好的同學也別氣餒,當教授問到一些沒有準備到的題目,千萬別望著教授發呆,盡量用一些簡單的方式來傳達你的意思,一切以流利的口語為要,不必用太深的單字與修辭,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害怕開口說英文。
除了中文的自我介紹是口試場上的必考題外,英文自我介紹也是「屢試不爽」的常見問題,所以試前擬定一篇英文自我介紹是不可缺少的功夫。若是教授對你的自我介紹內容感興趣的話,可能會繼續追問細節。如:「你說你很喜歡看書跟雜誌,最常閱讀什麼雜誌?最喜歡哪一本書?那本書的大意是什麼?」等追加問題,也要在試前自我演練一番。
另外,對於報考動機、未來志趣、以及一些簡單的專業問題都應事先擬定好「腳本」。英文不是很好的同學也別氣餒,當教授問到一些沒有準備到的題目,千萬別望著教授發呆,盡量用一些簡單的方式來傳達你的意思,一切以流利的口語為要,不必用太深的單字與修辭,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害怕開口說英文。
建構自我思維脈絡,獨特見解才能脫穎而出!
很多考生以為,口試題目千奇百怪,準備再多可能都沒有太大助益,因此僅消極地在考前翻翻報紙與期刊上的評論。其實報紙、期刊的專家評論並不一定就是評選老師想要的答案。總括來說,同學平時即應就所讀所學,建構一套自己的觀念。對於每個問題,要能提出自己的一番見解;而你所提出的分析與回答若能脈絡清晰,角度宏觀,並盡量「列式分項」,將自己的看法清楚地傳達給老師,那麼即使回答有些小瑕疵,相信老師對於你的評價亦不致太差。
以政大會研所的口試題目「台灣產業未來將何去何從?」為例,考生在回答時便可列點、從以下幾個方向作答:
以政大會研所的口試題目「台灣產業未來將何去何從?」為例,考生在回答時便可列點、從以下幾個方向作答:
1.
可先就目前台灣產業外移大陸的原因加以分析:大陸擁有較低的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及較大的市場、大陸目前經濟的環境與台灣過去經濟起飛時環境相仿等。
2.
分析目前台灣的環境較之於大陸的優勢:教育普及、高科技及專業人才豐富、法令較完善。
3.
政府及民間應努力的方向:提昇高科技教育、培養更多專業人才、產業升級向技術密集性產業邁進、檢視當前法令制度,使其趨於完善……等,如此列點陳述,不但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又可讓老師感受到你的邏輯分析力,以及獨立的見解能力,當然可以獲得高分。
掌握重要原則,面試口若懸河!
除了上述幾項重大原則外,還有下列幾項小撇步,也可以幫助考生在口試場上大放異彩:
時間善拿捏,表現零缺點:有些學校相當注重時間的拿捏,以自我介紹為例,時間一到,就算你連大一的豐功偉業都還沒介紹完,他也不會再多給你一秒鐘的時間。但是,有些學校就較隨性,你便可以講得詳盡一點,以深刻教授的印象。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反應有彈性,時間長短兩相宜,有一些講稿便可以準備長短二份,如此一來,即可視情況而從容不迫的應對了。也別忘了,考試當天可以早點到達口試現場,向已經結束口試的同學探聽軍情。
- 對自己的書面資料滾瓜爛熟:自我介紹完畢,教授通常會就你所介紹的內容,提出進一步的問題,然後會問你報考該所的動機。並就你的「研究計畫」提出疑問,所以對於自己所提出的資料要記得滾瓜爛熟,對於自己說過的話也要清楚,以免一緊張而自相矛盾。
- 甄試多所,要有理由:由於取消只能甄試一校一系的限制,口試時主考老師會問你是否有投考他校及同時考上多所學校時以哪間學校為第一志願等問題,此時宜審慎回答。個人就讀動機要非常清楚,尤其是甄試多所的同學,一定要事先想過要如何回答這些尷尬的問題,答案最好能一方面表達出強烈就讀意願,一方面亦讓老師明白自己甄試多所的原因。尤其報考南部或較偏遠地區學校的考生,通常會被問及為何要跑到離家這麼遠的地方報考,此時就需要有相當強大的就讀動機以及對該校的強烈認同感,才能讓教授相信你的誠意。
- 展現自信,謙虛及誠意:口試致勝的關鍵,除了口試老師問的問題都回答得流利順暢外,另一項就是態度了,如果你能展現出自信、謙虛以及極度想進入該所就讀的誠意,相信對你的口試成績會有極大的幫助。切記,要不忘「笑臉迎人」、「從容不迫」,這樣即可突顯出自己的抗壓性和韌性,也就成功一大半了!回答問題時記得面帶微笑,掃視全場。面對問題不膽怯,分析回答宜以列點的方式分別說明,並對自己的回答有自信。
- 服裝應得宜莊重:為了表現自己對這次口試機會的重視,莊重得宜的服裝搭配是必需的,況且較正式的服裝亦會使你說話顯得更有說服力。男生應穿襯衫打領帶,女生則應著裙裝或較正式的褲裝。但整體上,仍應以端莊、整齊為主。
各校口試面面觀
- 台大財金所:共分四關,每關由2位老師與1名考生進行口試,第一關針對個人資料提問,投考動機、未來規劃、進入研究所後的研究方向等口試必考問題都會出現;第二關以時事問題為主,除了台灣的經濟、股市前景與台商到大陸投資,政府應如何控管資金外流等熱門議題外,連口試當天的道瓊工業指數、Nasdaq指數、台股指數與成交量都有可能問及,考驗學生平日對時事的觀察能力與敏銳度;第三關則為專業問題,如企業購併、品牌價值、期貨與選擇權等,考生在回答前務必先行思考後,儘可能有系統的將所涉觀念完整清楚的表達出來,;四關全以英文對答,出題內容仍以投考動機、未來規劃為主,目的在瞭解考生的英語能力。
- 台大國企所:台大國企所很重視考生的「創意」,因此考生在面對口試時不妨以較輕鬆的心情應對,就像與教授聊天,切忌回答一些八股的答案;例如:若問甄試上國企所想利用所方資源辦什麼活動?絕對不要很古板的回答辦業界名人的講座等,最好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活潑構想,可與自己大學所學或個人休閒娛樂相結合,越新奇越有創意越好。
·
政大財管所:該所口試以生活化的問題為主,而且都由考生繳交的書面審查資料中發問,如考生社團經驗、參賽經驗、未來想做什麼等;口試大約10分鐘,沒有英文問題,專業問題也很少,考生在面試前,應將書審資料內容重新審視一次,以免發生前後說法不一致的情形。
·
中央產經所:該所研究領域較偏重個經,口試分2組進行,考生報到後,須先填一份問卷,這份問卷是口試的題目之一,填寫時應謹慎;口試前,考生會先抽題目(題庫約有50題以上,內容涵蓋時事、理論,範圍非常廣泛),進入口試場地後,會請考生先做自我介紹,再回答抽到的題目,然後教授會針對之前的回答提出反問或衍生問題,整個時間在15分鐘上下。
·
政大經濟所:本所研究領域偏向總體,所以問題也多與總經議題相關,另外,國際金融與時事的結合、國際貿易也是出題的重點,口試時會指定某項理論請考生作個案分析,因此成績取決相當客觀,差距也較大;在書面資料方面,研究計劃的問題也較常見,其目的在測驗你對研究主題的熟悉程度,考生應事先針對書審內容作好準備。
·
台大新聞所:較重實務,與政大傳播學院的研究所不同,因此必須表現出強烈的企圖心,希望積極從事新聞工作,讓教授體會到你的行動力與企圖心。
·
政大應數所:分二關進行口試,口試內容較重考生的專業能力,第一關考你一些很簡單的東西,如微積分基本定理(這是筆試、口試都會出現的重點)、求eigenvalue的值,維度定理等;而第二關則由5位口試教授輪流就專業問題發問,出題範圍相當廣泛,從離散到數值都有可能出現,因此考生平時實力的累積相當重要。
·
中山資管所:共分二關進行,一關是自我介紹和自傳(英文)的部分,這部分的問題並不困難,是一些很簡單的資管相關議題(例如行銷是什麼、如何建立品牌、作專題的感想等等);另一關是要讀二篇小論文,一篇中文、一篇英文,然後三個學生為一組,發表自己的意見。該所的口試進行方式很能測出考生的研究潛質,因此在校成績較不理想的考生,應多加把握。
·
政大資管所:該所口試由5位教授輪番發問,雖然問題與資管專業科目較無相關之處,且個人問題較多,但是因為可供思考的時間不多,因此也有許多考生有表現失常的情形發生。91年的題目如︰考生未來的研究方向、資管與民主與法治的關係、考生對自己的研究計劃之評價等。
蔡翼擎
在台灣,EMBA學程已跨入第十個年頭,為封閉的大學校園帶來深遠影響,使這個遲遲未捲入全球化浪潮的學術樂園,一夕之間吹起熾烈的競爭風,也使高純度的校園文化混入企業性格,管理教育從此走向產業經營。
另一方面,EMBA就像突變的物種,在校園內自成生態,從根本影響學術基因;事實上,這個被塑造成企業菁英「贏者圈」的特殊生態圈,天天上演「天競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演化鐵律。太陽底下總有陰影,驕傲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少心聲與故事…。
第一把劍,除掉小蝦米
EMBA考試分資格審查、口試三關。第一關的評分比重雖沒特別加權,卻暗藏勝敗關鍵,據眾考生代代相傳,資格審查重視的不是研究抱負或研究計畫,而是企業規模與個人職位;企業最好是上市公司、至少也得上櫃;職位是愈高愈好,排名前幾大的商管學院,協理以上比較有希望。
EMBA報考熱季一到,從資格審查階段,各校就開始較勁,如有著名企業經理人報考,消息就會不脛而走,整個管理學院振奮異常,還流傳到其他商管學院。那種氣勢,真可謂寶刀尚未出鞘就已轟動江湖,這種考生幾乎毫無例外的都上榜。
相反的,如果任職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即使準備再充分,第一關分數也可能被評低,上榜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口試,再次確認報考者的社經地位。
幾年前,流通業還沒現在這麼旺,一位便利商店連鎖體系總管理處的主管報考台大EMBA,口試時,主持口試的教授「兩次說錯」他就職的CVS體系名稱,這位考生就知道自己考不上,他事後分析:「口試教授既然不知道我們企業體系名號,可見在他們心目中,我們還是小蝦米!」
某家上櫃公司的協理連續兩年報考台大EMBA,第一年被刷下來,他心想可能是自己技不如人,回頭K書第二年捲土重來,口試時,他充滿企圖心的向口試官表白是第二次應考,志在必得;一位口試教授善意的對他說:「你們企業的營業規模不夠大。」結果,他第二次落榜。
小蝦米人人不愛。一位一直想報考、卻被EMBA大頭風潮嚇住的北部小主管,看了中山大學EMBA的榜單,忍不住抱怨,「我以為南部競爭不會那麼激烈,結果中山大學也一樣,EMBA榜單內最小的頭銜是協理,我看我別考了。」
第二把劍,砍掉窮公子
事實上,若非待遇優渥的高階經理人,即使考上EMBA,想在這個生態圈自在生活,可能很困難。一家中型企業的經理人考上政大EMBA,每學分8,000元的註冊費再加學雜費,讓他第一學期繳了近9萬元。接著開班會,同學決定先收1萬元班費,想不到這1萬元的班費竟像「最後一根稻草」讓老婆發飆:「你不會反對呀?班費交上萬元,吃喝玩樂嗎?」他嘆了一口氣跟老婆說明:「各校都這樣,妳去問,我聽說台大班費一次收2萬元;而且我們班長個人還捐了20萬元當班費!」終於讓老婆閉上嘴。
與歐美或香港、新加坡,甚至後起的中國大陸EMBA比較,台灣EMBA學費並不貴,但在國民所得長期停滯及近幾年景氣低迷下,對普羅大眾來說,EMBA學費仍是一筆負擔,湊齊了學費,可能就沒有餘力從事其他的進修機會。
一位政大EMBA表示,他很想參加學校教授舉辦的日本企業考察團,但這不是家庭預算所能負擔,只好打退堂鼓。他說,現在唸EMBA要「跟上陣」,暑假期間便得赴日本、香港或大陸實地學習;甚至連社交也走上國際化,例如兩岸三地高爾夫球賽已是名校間每年的重頭戲,要想打入各校EMBA的核心,和關鍵人物建立較深厚的情誼,非得自己有點身價。
高學費時代來臨,校園關係也起了變化。去年政大針對企業年輕菁英欠缺適當的MBA學程,開創AMBA(Advance MBA)學程,一位AMBA學生卻投書媒體,抗議AMBA學費是一般MBA學費的八倍,有些課程卻與MBA學生一起上;政大AMBA執行長正面回應這項抗議,答應改善情況。
這聲抗議,不免讓人愐懷台大校工旁聽成為國家院士的美談。EMBA開啟了教育商業化的史頁,在「使用者付費」思惟當道的商業倫理下,此類苦學上進的美談勢必逐漸成為絕響。
蔡翼擎
另一方面,EMBA就像突變的物種,在校園內自成生態,從根本影響學術基因;事實上,這個被塑造成企業菁英「贏者圈」的特殊生態圈,天天上演「天競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演化鐵律。太陽底下總有陰影,驕傲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少心聲與故事…。
第一把劍,除掉小蝦米
EMBA考試分資格審查、口試三關。第一關的評分比重雖沒特別加權,卻暗藏勝敗關鍵,據眾考生代代相傳,資格審查重視的不是研究抱負或研究計畫,而是企業規模與個人職位;企業最好是上市公司、至少也得上櫃;職位是愈高愈好,排名前幾大的商管學院,協理以上比較有希望。
EMBA報考熱季一到,從資格審查階段,各校就開始較勁,如有著名企業經理人報考,消息就會不脛而走,整個管理學院振奮異常,還流傳到其他商管學院。那種氣勢,真可謂寶刀尚未出鞘就已轟動江湖,這種考生幾乎毫無例外的都上榜。
相反的,如果任職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即使準備再充分,第一關分數也可能被評低,上榜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口試,再次確認報考者的社經地位。
幾年前,流通業還沒現在這麼旺,一位便利商店連鎖體系總管理處的主管報考台大EMBA,口試時,主持口試的教授「兩次說錯」他就職的CVS體系名稱,這位考生就知道自己考不上,他事後分析:「口試教授既然不知道我們企業體系名號,可見在他們心目中,我們還是小蝦米!」
某家上櫃公司的協理連續兩年報考台大EMBA,第一年被刷下來,他心想可能是自己技不如人,回頭K書第二年捲土重來,口試時,他充滿企圖心的向口試官表白是第二次應考,志在必得;一位口試教授善意的對他說:「你們企業的營業規模不夠大。」結果,他第二次落榜。
小蝦米人人不愛。一位一直想報考、卻被EMBA大頭風潮嚇住的北部小主管,看了中山大學EMBA的榜單,忍不住抱怨,「我以為南部競爭不會那麼激烈,結果中山大學也一樣,EMBA榜單內最小的頭銜是協理,我看我別考了。」
第二把劍,砍掉窮公子
事實上,若非待遇優渥的高階經理人,即使考上EMBA,想在這個生態圈自在生活,可能很困難。一家中型企業的經理人考上政大EMBA,每學分8,000元的註冊費再加學雜費,讓他第一學期繳了近9萬元。接著開班會,同學決定先收1萬元班費,想不到這1萬元的班費竟像「最後一根稻草」讓老婆發飆:「你不會反對呀?班費交上萬元,吃喝玩樂嗎?」他嘆了一口氣跟老婆說明:「各校都這樣,妳去問,我聽說台大班費一次收2萬元;而且我們班長個人還捐了20萬元當班費!」終於讓老婆閉上嘴。
與歐美或香港、新加坡,甚至後起的中國大陸EMBA比較,台灣EMBA學費並不貴,但在國民所得長期停滯及近幾年景氣低迷下,對普羅大眾來說,EMBA學費仍是一筆負擔,湊齊了學費,可能就沒有餘力從事其他的進修機會。
一位政大EMBA表示,他很想參加學校教授舉辦的日本企業考察團,但這不是家庭預算所能負擔,只好打退堂鼓。他說,現在唸EMBA要「跟上陣」,暑假期間便得赴日本、香港或大陸實地學習;甚至連社交也走上國際化,例如兩岸三地高爾夫球賽已是名校間每年的重頭戲,要想打入各校EMBA的核心,和關鍵人物建立較深厚的情誼,非得自己有點身價。
高學費時代來臨,校園關係也起了變化。去年政大針對企業年輕菁英欠缺適當的MBA學程,開創AMBA(Advance MBA)學程,一位AMBA學生卻投書媒體,抗議AMBA學費是一般MBA學費的八倍,有些課程卻與MBA學生一起上;政大AMBA執行長正面回應這項抗議,答應改善情況。
這聲抗議,不免讓人愐懷台大校工旁聽成為國家院士的美談。EMBA開啟了教育商業化的史頁,在「使用者付費」思惟當道的商業倫理下,此類苦學上進的美談勢必逐漸成為絕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